close
一兆九千億財富的秘密
首富傳奇》一套「價值投資」哲學奉行逾五十年
巴菲特對「成功」的定義是:獲得所愛之人的愛。他說:如果有人在致富之前是個混蛋,那麼有錢後,也只是擁有很多錢的混蛋。
文‧胡健蘭
巴菲特為何會被譽為「股神」?從「股神」進而變成全球首富,可窺得堂奧。
今年,巴菲特以六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九千億元)身價,成為《富比世》全球首富,擠下蟬聯首富寶座十三年的比爾‧蓋茲。去年七月中旬到今年二月十一日(編按:此為《富比世》計算二○○八年全球富豪股票資產的期間),巴菲特領軍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控股公司股價上漲二五%,大幅優於同期微軟股價反倒下跌五%的窘況,讓巴菲特登上首富。
不過七年前,二○○一年,巴菲特的身價三百二十三億,不過是比爾‧蓋茲的一半強;七年後,比爾‧蓋茲的財富還在原地踏步,但巴菲特因為身價翻漲將近一倍,因而超越蓋茲。
一套舊觀念,每股淨值年複合成長兩成 只挑好公司,低價買進後長期持有
特別的是,巴菲特成為全球首富,這是「新」聞,可是當《富比世》今年三月五日發布這項統計時,媒體報導還是繼續著墨巴菲特奉行數十年「價值投資」的「舊」觀念。一個舊價值觀為何能歷久彌新?
巴菲特致富訣竅「價值投資」就是「找體質好的公司,低價買進,長期持有。」聽起來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的財務模型或數學公式,怪的是,只有他經營的波克夏四十三年來能維持每股淨值每年二○%的年複合成長率,比同期標準普爾五百(S&P 500)指數多了一倍。
因為沒人擁有巴菲特的「長期堅持」、「忍受孤獨」、「耐心等待」的人格特質與勇氣。
一九九九年,是巴菲特的波克夏表現落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最多的一年。當時全球股市瘋狂沉浸在網路業逐夢的幻影中,一九九九年初到二○○○年三月,代表科技股走勢的美國那斯達克指數(NASDAQ)大漲了一‧三倍,同期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也漲了二四%,當全球市場積極搶進科技股之際,巴菲特逆向操作,不買網路股。
巴菲特此舉引發市場譁然,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權威投資雜誌《霸榮》(Barron’s)以標題:「巴菲特怎麼了?」(What’s Wrong, Warren?)為文,批判巴菲特,在文章一開頭就寫道:「經歷三十多年的不敗投資,巴菲特可能已經失去魔力。」(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unrivaled investment success, Warren Buffett may be losing his magic touch.)
眾人瘋狂,先知特顯孤獨 不買網路股遭《霸榮》批判過時
《霸榮》特別在文章中把波克夏當年的股價表現,拿出來跟保險巨擘美國國際集團(AIG)及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作比較,用走勢線圖呈現,以「表現落後」(Falling Behind)為標題,諷刺巴菲特不僅輸了標普五百指數,甚至還落後不是科技股的保險同業AIG。(編按:一九九九年初到二○○○年三月底,波克夏股價下跌一八%。)
《霸榮》在當年的報導中指出,越來多投資人認為巴菲特太過保守,甚至已經過時,對此,《霸榮》特別要求巴菲特要回應,不過,當年巴菲特選擇沉默,拒絕《霸榮》的邀訪。
當時,許多後輩冒出頭。譬如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因為在網路股飆漲前,大力喊進科技股聞名,甚至被《霸榮》週刊譽為「網路天后」(Queen of the Net)。
當時全世界風靡網路股,雅虎股價飆破一百一十八美元,亞馬遜的股價衝高到一百一十三美元,巴菲特就是不為所動。當全世界的人都往左走,只有他孤獨的站右邊,長達三年,他堅持「不買看不懂的東西」。這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別忘了巴菲特必須面對近三萬名股東。誰都不敢斷言這是一個過氣老頭子的無謂堅持,還是一個遠見者,包括巴菲特本人。
二○○○年三月過後,網路熱終於禁不住過度膨脹的壓力開始出現泡沫,一直到二○○二年的十月底,那斯達克指數在兩年半內,跌了七四%,雅虎股價跌到不到五美元(編按:今年五月二日的股價為二十八‧六七美元)、亞馬遜股價重挫至六美元(編按:今年五月二日股價為七十七‧三一美元),電信設備大廠思科(Cisco)一樣逃不過股價重挫九成的慘況。
當泡沫一個個跑出來,巴菲特的波克夏成功躲過這場一九九○年代以來全美最大的股市泡沫浩劫。他成為股神(God of the Equity)的江湖地位於是更加確立。
「退潮之後,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巴菲特曾暗諷那些營運不實、只是空殼,卻在某段時間因為華而不實的財報成為市場熱門追逐目標的企業,只有等待退潮後,才看得到沒穿衣服的真相。
不能安心抱十年,十分鐘都別擁有 邏輯與感性兼具,選股思維獨到
巴菲特非常用功於研究公司,也堅持一貫「不買看不懂的東西」的臭脾氣,他曾說過:「如果你不能安心抱一樣東西十年,那你就十分鐘都別擁有。」
前兩年,他又因為看不到值得長抱的好股票,不願意濫竽充數。波克夏現金水位很高,二○○六年的股東會開會前夕,被媒體再度為文諷刺,指巴菲特可能年紀大了,投資眼光退化了,才會發掘不到更多的投資機會。對此,巴菲特在二○○六年及二○○七年都陸續釋出同樣的答案,就是他還在「等待。」沒想到,去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狂襲全球,滿手現金的巴菲特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台訪問時就說,該是可以考慮進場的時間了,市場再次讚揚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
巴菲特的堅持,讓波克夏躲過數次股災。波克夏現在每股股價高達十三萬三千六百美元(五月二日收盤價),折合新台幣約四百零七萬元;一九六五年,波克夏股價不到二十美元,若投資人遵循巴菲特耐心等待原則,四十三年後的現在,股價漲幅已經超過七千倍,幾乎可做為傳家寶留給後代。
像這樣富可敵國的富豪在全球不只有巴菲特,德國知名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也以八十年的投資生涯,為投資市場所推崇,在德國的地位如同美國的巴菲特。兩人最大不同是,科斯托蘭尼自比為投機者,有賺錢機會就鑽,有可能賺取大筆財富,也會大賠,他把長線投資人稱為「投資者」,認為投資者是市場中的長跑者,這些長跑者買的股票可以留幾十年,成為子孫財產。
投資人到底信奉哪套投資哲學,各有論述,不過,相信每年能吸引數萬名願意用百萬台幣門票、或繞過半個地球只為見到投資大師一面的,至今只有巴菲特做得到。
雖然被投資人奉為「股神」數十年,但巴菲特從不避諱承認錯誤。他曾經在二○○三年對一九九八年的通用再保公司合併所衍生出的麻煩事跟股東道歉,他坦承,如果合併過程他能更積極解決問題,就可替股東省下更多錢,他說過:「我不怕犯錯,我希望有能力解釋自己為何會犯錯,這代表我只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情。」
巴菲特成為全球最被尊敬的富豪,投資評等機構晨星(Morningstar)前分析師、後轉任避險基金操盤手的塞洛斯(Mark Sellers),在一場哈佛商學院邀訪的演講中另類的分析指出,巴菲特之所以這麼成功,是因為他左右腦都發達。左腦是管計算及邏輯,但是右腦是管宏觀及感性層面,如果只是左腦發達的人,只能死算財務數字,但是巴菲特右腦也發達,不但寫了一手好文章,更能剔透人性思考投資。
每年一封親筆信致股東《時代》讚譽:沒有秘密的人
巴菲特不管在任何公開場合,都展現幽默,他尤其愛寫東西,每年他都會親手寫一封「致股東的信」對股東交代過去一年的營運。擺脫制式的財報格式,巴菲特在股東信中會用「我們」、「你」為人稱,還會經常以「我告訴過你」(I have told you before)為句子的開頭,拉近與股東間的距離。《時代》雜誌(TIME)曾在一篇描述巴菲特的文章時寫道:「他(巴菲特)的秘密就是沒有秘密,因為他都寫在每年的報告裡。」(His secret is to have no secrets. He tells you in his annual reports.)
每年股東會上,巴菲特都會盡情展現熱情,大方搞笑,還有唱歌表演。去年《時代》雜誌公布「二○○七年百大影響人物」中,一篇由比爾‧蓋茲老婆、梅琳達‧蓋茲(Melinda Gates)親手執筆描述她所認識的巴菲特文章中,道出巴菲特的小秘密。
梅琳達在文章中提到,在她認識巴菲特的時候,一直認為巴菲特非常擅長在公開場合演說,及抓緊觀眾的情緒,沒想到,巴菲特其實在早年是很抗拒在大家面前表現的。為了克服這個障礙及恐懼,他特別去上訓練口語演講的課程,還拿到證照,這張證照還掛在波克夏的總部辦公室裡。從這件事上,梅琳達認為,巴菲特能成功,認真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原因。
即使有龐大的投資團隊,他每天還是不斷的看各個公司的財報,認真的讀出公司的營運前景,而不是只看數字,他曾說:「付出的是價格,但獲得的是價值。」
巴菲特對投資及人生的看法影響投資人甚深,因此,全球投資人每年都像朝聖般湧到奧瑪哈。 捐出八五%資產做慈善
全球首富也是最節儉的富豪
巴菲特擁有龐大的資產,卻不時提醒股東及投資人,「不要把錢浪費在不必要的東西上,要把錢花在真正需要錢的人身上,」二○○六年,他宣布將捐出八五%的資產做為慈善所用,對於兒女,他只留給他們夠用的錢來發展人生目標,而非留給兒女一筆會讓他們一事無成的資產。
今年,巴菲特獲選為全球首富,不過他仍住在五十年前就買的房子裡,自己開車,不買名牌,也不從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他最愛趁打折的時候買好幾箱最喜歡的櫻桃可樂,配上漢堡,這就是全球首富最愛的食物。
從自己創立價值投資公司,到領軍波克夏,堅持獨到的投資哲學逾五十年,加上柔軟的善念與愛心,巴菲特希望投資人賺到財富,也要有美好的人生,他曾界定成功的定義為:「如願獲得所愛之人的愛就是成功,即使是最富有的人,沒有家人跟朋友的愛,還是最貧窮的人。」他對「愛」的重視是許多富豪血液裡鮮少存在的,他曾說過,沒法想像,一個不受愛戴的人,還能自覺成功。
他說,財富只能凸顯億萬富翁的本性,如果有人在致富之前是個混蛋,那麼有錢後,也只是個擁有很多錢的混蛋。
*股神:要想不犯錯誤,只有不做決策 文●楊少強
如果你的部屬犯錯,要付出的代價超過一百億台幣,你將如何處置?
被視為巴菲特接班人之一的大衛‧索科爾(David Sokol,波克夏子公司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 Energy)主席),回憶起二○○四年八月,當時他準備告訴巴菲特,因為投資某項鋅產品失利,公司要付出三億六千萬美元的代價,但索科爾卻被巴菲特的反應驚呆了,巴菲特說:「大衛,我們都會犯錯。」那場會面只用了十分鐘。索科爾事後說:「要是我的話,肯定把那個索科爾給炒了。」
巴菲特說:「要想不犯錯誤,只有不做決策。」他說自己犯過比索科爾「更大的錯誤。」
「股神」確實有看走眼的時候,被巴菲特稱為「夢幻公司」的喜事糖果(See’s),一九七二年波克夏以兩千五百萬美元收購這家公司,這些年來See’s為波克夏帶來了十三億五千萬美元的獲利。但巴菲特坦承當年差點放掉這個金雞母:當初該公司老闆想賣三千萬美元,巴菲特只願出兩千五百萬美元,本來差一點告吹,幸好老闆讓步。巴菲特說:「如果這筆交易不成,今天這十三億五千萬美元就跑到別人口袋去了。」
事實上巴菲特還曾犯過更嚴重的錯誤:收購德思特(Dexter)鞋業。
一九九三年巴菲特用二萬五千股波克夏股票、當時價值四億三千三百萬美元收購該公司,但事後證明這項收購是大錯誤;德思特的競爭優勢短短幾年內迅速消失,業務一蹶不振。而當初用來收購該公司的這批波克夏股票現值如今為三十五億美元。
巴菲特自稱「收購德思特是我犯過的最大錯誤」,他也向股東說「未來我還會犯更多錯,這點我可向你們保證。」不過,也正因為他如此坦然面對犯錯,深度反省,讓他老而彌堅,在投資界屹立數十年不搖。
【2008-05-12/商業周刊/1068期/P.166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