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壞時刻根本還沒到 別學有錢人摸底
投資人求生篇
文‧溫建勳


金融海嘯過後,一般投資人應該勇於危機入市嗎?答案是:「不要猜底,保留現金最重要!」

別以為股神巴菲特可以用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億元)入主高盛,你也可以撿便宜,因為即便巴菲特把這五十億美元都輸光了,他還有其他五百七十億美元資產當後盾。可是一般人如果再輸五萬美元,可能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


黎明前的黑暗,特別暗,因為不知道底部在哪裡。


「股市最高點與最低點,是上帝才知道的事,不要學超級有錢人去摸底(測試底部),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說。


十月四日,雖然美國眾議院以二百六十三票,通過高達八千億美元的紓困案,但美道瓊指數終場反而下挫一五七點


為何這波金融海嘯深不見底?


因為海嘯引發的全球性系統性風險,正延燒到歐洲,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就說:「美國正陷入百年來僅見的金融危機,這是我此生所見最糟的一次。」紐約大學經濟學家葛洛(Mark Gertler)認為,這波金融海嘯是美國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後,最大的金融危機;而且海嘯過後的經濟蕭條,高盛預估,未來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要再減少一‧八個百分點;德意志銀行更認為,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只剩一%。


而隔著太平洋的台灣這端,到十月底期間,也將進入另一個高度紅色警戒。因為除美股動向不明會影響台股外,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第三季財報將在十月底揭露,金融業踩到雷曼兄弟、華盛頓互惠銀行的地雷商品者,必須提列虧損,屆時金融業受傷的真相才會真正浮出枱面,而隨後是否會引發其他借貸企業的資金流動性風險,更是一大考驗。


設停損,擠出五成以上現金


身陷全球金融風暴,投資人該如何自保?


空頭市場來臨,有如天上往下掉的刀。投資人自保第一守則,現金最大。趕快設停損,擠出五成以上的現金。


不要怕斷尾求生,停損換現金才能留得青山在。


處分的原則是,波動性大的先砍、風險性高的先砍。「現金要六成左右才安全。」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說。「如果連體質健全的台積電,三個月內都贖超過三百億現金,散戶更應該有風險意識,」富邦證券法人部協理王秀如也說。


先還債,先理債才能理財


除了現金之外,還要盡可能減少負債,因為負債,代表著財務槓桿。投資人可以每月定期定額扣基金的錢,優先拿來還房貸,理財的優先順序上,減少負債,必須優先於投資。


另外,千萬別當鴕鳥族,別賠錢就不敢看或不想看,畢竟先理債才能理財。這次金融風暴受傷者,更要睜大眼睛盯緊國外發生的大事,並且連結對國內企業的影響,才能真正減少投資受損程度。「投資本身並不危險,危險的是投資人自己不知道身處何處,」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羅尤美說。


忌躁進,老手常死在搶反彈


「千萬不能亂搶反彈,」元大自營部經理鄭士懷認為,因為股市老手常死在搶反彈。


在似底非底時,陳忠瑞提醒,如果要危機入市,分批用現股買進,手上最少還要保留六成現金,至於已經受傷的投資人,最忌諱一次下大注「show hand(全壓)」。


為讓讀者能確實可以自保自救,《商業周刊》特別針對一般投資人最困惑的三種投資類型,由本刊顧問楊燿宇親自診斷。


到底重傷的投資人該如何設停損擠出現金?而滿手現金的人,又該如何分批危機入市?以下是問診案例:


個案一:俄國基金賠四成、股票又套牢,如何解決?


三十八歲的張小姐是個上班族,在上市櫃的航運公司擔任企畫主任,過去曾以定時定額買進基金,而存到台北市吳興街房子頭期款的她,善於用基金理財。


去年二月,張小姐在理專建議下,看上當時最紅的金磚四國,用年終分紅獎金,單筆方式買進五十萬元俄羅斯股票基金,一開始最多賺一成,但今年初開始虧損,沒想到越賠越多,如今慘賠將近四成,「我根本不敢看每個月的淨值明細單,賠越多越不敢看,最後假裝沒這回事。」


「實在不懂,為什麼幾個月就可以賠掉四成?它不是爆發力十足嗎?」


七月,台股跌破七千點時,張小姐認為再跌風險有限,於是把她資產的四成多現金,一口氣再買了兩檔股票,但不到兩個月,光是茂迪就套牢近四成,公認最穩健的台積電,套牢幅度也將近兩根停板。現在她手上現金五十四萬,只占總資產一八%,其他都在投資。


處方箋:基金、股票認賠,續抱黃金


新興市場受到華爾街風暴影響,最壞時機不確定是否已經過去,加上單一國家基金波動係數大,因此建議先停損俄羅斯基金,降低風險。考量張小姐喜愛用基金理財,因此這部分現金可改成定期定額全球股票型基金。


同時賣出茂迪與五張台積電,讓手上現金部位回到五成以上水位,未來如買台股,盡量避開電子類股,分散風險。至於全球股匯仍不穩,黃金部位可續抱。


個案二:融資搶反彈,前三季慘賠四千八百萬,該怎麼辦?


吳先生在台北某證券公司擔任經理,過去台股走多頭的兩年,憑著公司同事拜訪上市櫃企業的第一手資料,用房子抵押五百萬出來的本金,大膽融資,用賺到的錢滾入本金再融資,沒想到在兩年之內翻了十倍,去年十一月以前,他的流動資產已經達到五千多萬。


兩年翻十倍的故事,讓吳先生誤認為他很快就可以賺到五億元。


不過從今年開始,吳先生引以為傲的投資績效,忽然風雲變色。過去習慣用融資一倍的操作方式,多頭時固然比別人賺錢速度增快一倍,空頭時,資產虧損的速度讓吳先生幾乎心臟停止,因為過去兩年賺來的五千多萬元,上半年就賠掉四千萬元。


其中,晶華賠一千三百萬、誠創賠一千一百萬、智邦賠八百萬。這三檔股票從買進到賣出,均不到一個月時間,如果再加計後來其他股票虧損,吳先生臉都綠了。


身為證券業經理,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賠掉?答案只有三個字,「猜底部」。


吳先生感嘆的說,「跌破八千(點),我以為是底部,跌破七千,也以為是底部,我都加碼買進,因為經驗告訴我,要賺大錢要危機入市,沒想到事後證明,連六千都還不是底部……。」


九月中,吳先生不死心,他說,「過去四個月都沒有中型反彈,這不合理,」他把戶頭裡僅剩的一千萬,再融資一千萬,買進台泥、新光金等總市值達到兩千萬的股票,一天之內就買滿兩千萬。沒想到,才剛買完兩千萬的股票,卻遭逢美股史上最大跌點,轉眼間,兩千萬又只剩兩百多萬的淨值。這代表著,前三季蒸發的四千八百萬元,有如紙上富貴。而且原本抵押房子借出的五百萬,扣掉股票淨值兩百萬後,還倒虧三百萬。


處方箋:認賠高槓桿,出場換現金


吳先生資產配置,現金必須要拉到五成,股票則要降至五成以下。台股雖然在五千五百點嘗試築底,但吳先生融資維持率逼近一二○%的斷頭邊緣,因此必須停損,只留有大批資產的台泥,以及仍有成長動力的宏達電,而且要把股票從融資改成現股,用空間換取時間。


而且,停損剩下的兩百萬,一百萬放股票,一百萬轉現金,手上好不容易握有五○%的現金部位,必須極端保守,勿輕易搶反彈,若行情回穩,則必須用現股買進。


個案三:滿手現金,可以進場撿便宜嗎?


許先生是一家咖啡店老闆,生性保守,賺來的錢多擺放在定存。三年前在銀行界朋友推薦下,把一千萬的儲蓄,用二十元的價格買進未上市的上海銀行,去年十一月爆發次貸危機之後,把這批上海銀行股票,以四十元的價格全數賣掉,現在手上握有兩千萬現金。


許先生說,雖然他不常進出股市,但對財報有基本概念。


二○○五年,上海銀行股本只有一百五十億元,當年每股稅後純益逾四元,股價只有二十元。「總市值三百億的公司,獲利逾六十億,股價明顯被低估。」果然,經過三年的時間發酵,上海銀股價已經從二十元翻漲一倍。


去年為何把上海銀行賣光?一是股本膨脹至兩百億,二是市值八百億的公司,卻只能賺一百億,已不具價值投資效益。


九月底,許先生決定危機入市。為何選在九月底?


許先生觀察融資跌破兩千億、台股半年內腰斬,應該可以撿便宜貨,但他還是擔心被套牢,因此只用現金部位的兩成,現股買進國喬、康舒,雖然一樣屬於價值型投資,但是他內心還是忐忑不安。


處方箋:分批進場,著重價值型投資


許先生可以先把一千萬元擺入銀行定存,兩百萬換成歐元及美金,投資歐美政府債券基金,讓現金部位占總資產五成。第二,酌量開始布局,定期定額購買全球股票型基金,每個月扣款風險不大。第三,未來三到六個月之內,買入四百萬的台股股票,標的則以高殖利率的防禦型股票為主。


但必須留意,未來塑化業景氣不明,建議慢慢出脫目前手上持有的國喬。如此一來,讓許先生的現金占總資產五成,股票四成,債券一成。


電影「明天過後」,有這麼一段情節:一群人躲在圖書館裡,靠著燒書,撐過最寒冷的冬天,可是圖書館裡的另外一群人,堅持離開圖書館要往南方避難,反而等不到陽光而在路上凍死。


你會選擇那條路?畢竟,用現金撐住,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2008-10-13/商業周刊/1090期/P.088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k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