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金惟純


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破產後,報載其強人執行長傅德被資深員工痛揍了一拳。這新聞並無畫面,但我建議大家想像其場景,深映腦海中,用來隨時提醒自己,不要變成當事人。

我二十餘年前在紐約大學念MBA時,雷曼兄弟就是同學們畢業後最想進的公司。晚上下課行經該公司大樓,抬頭仰望,常見高樓層燈火通明,美國同學充滿羨慕的告訴我:「他們又在做大交易了。」


雷曼曾是明星企業,傅德曾是雷曼的英雄。明星隕落,英雄變狗熊,在外人看來或許是意外,但我不相信當事人會意外。揍人的和被揍的,都是聰明人,他們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玩什麼遊戲,不可能不知道這遊戲已玩過了頭,但他們一定心存僥倖,認為接到最後一棒的「一定不是我」。


聰明人為什麼會幹糊塗事?誘惑是顯然的原因。但人為什麼那麼容易受誘惑呢?答案通常隱藏在「共犯結構」裡。


人世間的定律:誘因越強的場域,越容易形成共犯結構;共犯結構越緊密的所在,越容易麻木不仁。所以,任何形態的組織,都有其原始目的;但組織一旦形成,就存在「必要之惡」。個人加入組織,必須自覺帶有「原罪」,以這樣的心情時時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有關共犯結構的成因,我用三句口訣來形容:人多不怕鬼,事繁不講理,債多不愁催。其中「人」和「事」都像中央銀行的「銀根」,一旦開始「減碼」,就會成幾何倍數產生擴大效應。


大家不妨想像,人有甲乙丙、事有ABC,如果從甲到乙到丙、從A到B到C都打九折,到最後「人」和「事」的折扣再相乘,結果會如何?我宣布答案:只剩下對折了。所以說,價值觀打九折是行不通的,是一定會出事的。


另外,所謂「債多不愁催」,指的是一個組織坐大了,開始牽一髮動全身,弄到人人讓你三分。即使你偏離了軌道、出現了問題,大家都敢怒不敢言,都不得不想法子維護或巴結你。在這種狀況下,當然更有恃無恐、麻木不仁起來。


依此數據,越成功和越龐大的組織,共犯結構為禍的能量越強。一個組織之所以成功,常是因為它的誘因大、動力強,當它「強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成幾何倍數的「加速度」,直到衝出軌道為止。


守護組織的最後憑藉是什麼?依我的看法,對不起,仍然得回到最基本的良知和常識上。我相信,在雷曼兄弟一路飛馳的成功之路上,一定曾有不知好歹的員工,傻呼呼的提出質疑:我們這樣做對嗎?我們這樣做沒事嗎?可以想像,他們都在一陣訕笑、或一頓斥責後閉上了嘴,試著融入雷曼文化往上爬。


我很好奇,那位揍了傅德一拳的資深員工,是不是曾經冒失發言的那一位?他揍那一拳的原因,是因為傅德害他丟了高薪工作,還是當初叫他閉嘴?如果是後者,我覺得這畫面更值得被記住。


【2008-10-20/商業周刊/1091期/P.012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k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