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鴻海是做模具起家的
賺錢的模式就是比別人快...腦筋動的快...別人不肯做他肯...別人不加班他加
後來模具建立了專利...切入了電子業...就從連接端子出發
不同的機具都需要連接..因此這又成了他們的核心技術
當專利累積到全國前三名時
開始以打官司為獲利模式
靠著打官司...假扣押...可以把對手的現金流封住...進而併購..或是索取權利金
當模具的專利已經快要到期...且科技日新月異..舊的專利已經沒啥用處時
連接器的單子很多都下單給小公司做了
不過專利團隊的法務長因為功高震主...最後辭職回去政大教書
現在改成現金流獲利模式
靠著快快收錢慢慢付款模式...至少有6個月的緩衝期可以操作給客戶的錢(應付帳款)
於是財務長出頭..開始靠槓桿獲利
但是當代工毛利越來越低時...就代表財務操作利潤要越來越多
於是代工利潤低沒關係...至少量要越來越大...這樣可動用的錢才更多
再怎麼代工也會有天花板效應
掌管著120萬人大軍...就會有很多麻煩...
因此衝量升高...工人數也增加...工資和摩擦成本也增加
所以不斷的搬工廠...壓工資
2011Q2財報出爐
毛利7%可喜可賀...但是後面沒看到的是....EPS只有2塊多
換算之如果全年EPS不到5元的話...那麼成為EMS龍頭又有何意義
(別忘了2011Q3是電子業寒冬)
為了衝現金流而衝量...因為衝量而減少毛利搶單...
如同高速的跑車...再快也不過時速300...當到了極速時
又有什麼可以獲利的呢....重點還是那句....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創造出別人無法做的產品(專利牆)
比創造出別人無法追的速度重要
因為後者遲早會翻車的...
我跟了鴻海股票5年......250~300的價位也買過...
靠著前3年股票股利降低成本...當成本低於150時(帳面正30萬)...2008來個金融海嘯(帳面負80萬)
(我猜不到底..但是我看到大環境谷底反彈的確定信息)
於是又加買了64~70的鴻海..........直到成本攤成114......累積了12張
在Q1榮景就已經看到失速的鴻海(毛利率創新低)
又看到重心轉移到生活而非工作上尋求滿足的郭董
於是在122~124全部出清......至此...再也不會持有鴻海了...
有些朋友也許做的功課沒我多
也許當初沒聽我娓娓道來....所以希望他們在6X時能省悟....趕快加碼....
把握IP5上市的最後黃金熱潮一舉出脫....
以後蘋果少了賈伯斯有沒有IP6都很難講
以後蘋果會不會讓鴻海全接單也很難講
所以....別再跟股票談戀愛了....
感情放著不會自動變好...要經營
股票放著不會變好....要做功課